给大家讲个鬼故事……2021年已经过去了200天

作者:译言来源:微信公众号:译言(ID:yeeyancom)

给大家讲个鬼故事……2021年已经过去了200天。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正要准备坐下来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时,突然发现自己的洗碗机还没有装好?或者眼睛被维基百科上关于切尔诺贝利的词条所吸引?或是突然想起需要喂狗、回复邮件、清理吊扇,又或者认为现在该去吃午饭了,哪怕才刚刚十一点钟。

接下来你会发现,这一天已经结束了,但自己依旧没有完成那项任务。

对许多人来说,拖延仿佛有着一股强大的魔力,如同磁极一般,牵制着你,让你无法完成生活中那些紧迫又重要的任务。这股力量十分危险,有可能导致你荒废学业、工作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以及推迟你的退休储蓄。

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,喜欢拖延的大学生们在学期结束时往往感到压力陡增、身体状况不佳,成绩也一落千丈。

给大家讲个鬼故事……2021年已经过去了200天

但目前人们对于拖延背后的原因尚未可知。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之所以拖延主要是由于缺乏自制力,就像一些人会暴饮暴食、沉迷赌博,或者超前消费一样。

也有人认为拖延并非是由于懒惰或者缺乏时间管理能力,也有很多成功人士经常拖延。科学家认为,拖延可能与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,以及对时间和自我的更深层次感知有关。

01拖延症的真正根源

01逃避心理与愧疚感作祟

心理学家们认为拖延是一种逃避行为,是一种错误的应对机制。人们往往喜欢做那些会令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。如果他们对自己将要去完成的任务感到恐惧、焦虑时,就会去拖延。为了摆脱这种消极情绪,他们可能会打开游戏、刷刷微博,让自己暂时放松一下。但不幸的是,现实仍会给他们当头一棒。

一旦最后期限将他们拉回现实,拖延者只会感到更加羞愧和内疚。但对于重度拖延症患者来说,他们为了减轻这种愧疚感,还会继续选择拖延,由此演变为一场恶性循环,自取灭亡。

02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的割裂

动画片《辛普森一家》中的一个片段就很好地说明了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的割裂感。其中有一集,玛姬责骂丈夫荷马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们时说:“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家门,那时你会后悔自己没有花些时间去陪伴他们。”而荷马却说:“那是未来的荷马需要考虑的问题,我可不羡慕那家伙。”说着把手里的伏特加混着蛋黄酱一同喝下去,倒头就睡。

当作出一个长期决定时,人们往往会感到与未来自我之间出现情感联系脱节。即使他们了解需要对未来的自己负责,但在某种程度上,他们觉得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人,因此不会从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中受益或者遭受损失。

赫什菲尔德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。研究人员通过对人们的大脑进行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,结果发现,在思考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时,人脑会通过不同部分来处理这些信息。当思考未来自我时,大脑活动显示他们似乎在思考一个与他们不相干的人。

普林斯顿大学也曾进行过一项类似的研究。该项研究通过向人们提供了一种酱油和番茄酱的混合物,喝起来不是那么美味,并让他们决定自己在现在和未来的摄入剂量。结果显示,人们大多愿意在现在只喝两汤匙,而在未来喝下半杯。

皮奇尔教授最新的研究表明,那些与未来的自己有更多接触的人——会幻想两个月后乃至十年后的自己,这样的人较少出现拖延行为。

此外,研究还表明,更多地接触到未来自我的拖延者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出现较大转变——这一转变从长远来看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快乐。

02如何回归高效,摆脱拖延呢?

01原谅自己的拖延

研究表明,摆脱拖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——原谅自己的拖延。皮奇尔教授等人在研究中发现,第一次测试中原谅自己拖延的学生,在第二次测试中的拖延情况有所改善。研究人员表示,这是因为拖延与消极情绪有关。原谅自己可以减少你因拖延而产生的负罪感,而负罪感一般是拖延的主要诱因。

最好的办法就是:忽略自己的感受,直接开始行动。完成任务时不要有任何情感包袱。

“很多人都认为完成一项任务时,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,但事实并非如此,要告诉自己即使不喜欢这种感觉也没关系。你必须要把注意力从情绪上转移,去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动。”皮奇尔教授表示。

02分解任务

他建议人们可以将自己的任务分解成一些细化的小步骤。以写推荐信为例,第一步就是拿出一张纸,在信头写上日期。即使任务很小,取得进展也能够让人感觉良好,从而激发动力,进而减轻拖延的欲望。

老师和家长从小就应该教会孩子应对拖延的诱惑。很多老师将孩子的拖延归咎为时间管理不善,但拖延的症结所在实则是情绪管理不当。他们需要让孩子认识到,即使心情不好也必须要坚持下去。

03付诸行动 迎难而上

引用马克•吐温的一句话:如果你今天的任务是吃掉一只青蛙,那你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它,如果你的任务是吃掉两只,那就先吃那只大的。

正如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”。没有人可以一口气盖好一栋房子,他们做的只是一步一步添砖加瓦,最终成功建造出一栋大房子。

而拖延者都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家,他们喜欢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打造出美丽的大厦,但他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却是那些坚韧不拔的建筑工人,日复一日、有条不紊地垒砌砖石,直到幻想中的那栋房屋从地面上陡然升起。

原文链接:
https://www.washingtonpost.com/news/wonk/wp/2016/04/27/why-you-cant-help-read-this-article-about-procrastination-instead-of-doing-your-job/译者:伐竹猫监制:April作者简介: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译言(ID:yeeyancom),发现、翻译、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ixinli.com/509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午2:20
下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午2:20

相关推荐

  • 断崖式的转身,40岁,他从“IT男”转行为心理咨询师

    最近每天都有很多人通过微信热切的询问,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,希望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。我想起自己刚刚转行的时候,也充满了迷茫,甚至对未来的担忧、害怕,急需要找到一些路标点,获得继…

    知识 2021年8月29日
  • 心理学角度读懂贾玲和她的“李焕英”

    很多人在质疑贾玲消费她母亲。但在我翻找了网络上贾玲的很多采访后发现: 她的状况更像是一个无法走出“母亲去世”创伤的人,在不由控制地不断重复母亲去世的痛苦记忆,类似我们常说的“闪回”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学不会的东西,过了几天自动会了,究竟是为什么?

    学不会的东西,过几天就自动会了,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历过。这到底是神的旨意,还是大自然的馈赠?——欢迎来到本期的《走进科学》。 事实上,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: 考完试,等到成绩下来,拿到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探索潜意识,在灵魂深处遇见自己

    (深度长文,12009字,阅读时间31分钟,建议收藏阅读) 一无处不在的潜意识 在自我探索5年后,初夏的某一个下午,我从双井工作室的坐地铁回家,走出14号线地铁站的瞬间,阳光扑面而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女性在学习上逊色于男性?一种偏见罢了

    作者:译言来源:微信公众号:译言(ID:yeeyancom)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步入尾声,很多学子都收到了自己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,然而却并非所有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。 最近有…

    知识 2021年8月29日
  • 网络骂战求生指南

    上周中秋节的时候参加了知乎在成都举办的阴阳怪气展,还跟大家一起聊了聊阴阳怪气的事。其实我们混迹网络,难免会碰到一言不合就开喷的情况,张昕老师之前对杠精的类别可以说分析地很透彻了。网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?

    1979年,26岁的胡因梦从纽约返台,见到了44岁的李敖,李敖对她一见倾心,展开了疯狂的追求,两人也旋即成婚。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3个月零22天。有人问李敖,胡因梦那么美,对你又那么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我不爱他了,因为他会死

    《爸爸去哪儿》第二季的8-28期里,有一个情节看了特别让人心酸。 一开始的环节里,村长扮成了阿凡提,在小黑屋里跟每一个孩子玩真心话的游戏,如果说了假话,头上的帽子就会亮。 诺一被问…

    知识 2021年8月29日
  • 考试中总是被某句歌词洗脑,我这是怎么了?

    最近知乎上大火的问题「你有哪些奇特的生理反应?」,有人提到了「大脑里回响最近的音乐,挥之不去」 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奇特反应,全跑到评论区找组织: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在考试的重要时刻,…

    2021年8月29日
  • 弟弟妹妹小,让给弟弟妹妹吧

    「弟弟妹妹小,让给弟弟妹妹吧。」每当看到家长在一边对自己的孩子们进行这样的谦让教育的时候,我的内心就倍感赞赏,想着以后也要这样引导我的孩子拥有谦让和分享的美好品质。 但是,经过一番…

    知识 2021年8月29日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shixinli.com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1313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shixinli.com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